星空读书会
前言
近日沉迷于木鱼水心剪辑版的《编辑部的故事》,无论我多么地烦躁,打开后心情总是会变得沉静,这剧是养人的,解说也是沉沉静静的那种风格,和葛优那种自带的反抒情特质还不一样,解说一个抒情的字眼都没,却字字都在抒情。
之后这一个系列很快就看完了,想去他频道下看看别的剧集系列,其一便为所谓的《星空读书会》。
up提到在他频道遇到了金钱上的困难,商业化进度有限时,受到过一位小伙伴的来信(附10w资助),信里有一句话:
“不为别的,只希望周围的孩子日后长大,拿着手机,对着电脑的时候,我可以告诉他们,这里有广阔的宇宙,浩瀚的文明”。
我被深深触动,作为网络上半吊子的内容创作者,我深切知道这句话的重量和力量。互联网上有很虚很虚的东西,也有实在到不能再实在的人。
上次我被类似的宏大的情绪击中,是在去年的春季,也是差不多的时间,当时在写心理学导论的A letter to myself,当时看到了一个绝症患者在最后的时光里完成了obsidian版本的英语词义分类数据库,也是相近的感触。当时我觉得,这件事情一定要写在信里,一定要寄给未来的迷茫的自己,因为这种层次的浪漫确实是我一直在追求的。在那之后,我感觉我确实变了,也变成了很奇怪的从来不内耗的infj,哪怕我其实在那之后很少再回想起听闻的这件事情(我真的很健忘!我真的需要有载体记录下来!)。现在,时隔一年,木鱼水心再次提醒我了这件事情,一年前的信,也确实寄回到了我这里。
题外话:近期感觉我真的在贯彻stay young, stay hungry, stay foolish。我感觉本科四年,就像《返老还童》,心态上在变得越来越年轻,人也越来越打开,我也越来越认可我自己。求知欲是一以贯之的,但我现在越来越勇于去尝试新鲜事务了,也乐于结识新的人,也乐于把自己置于陌生,置于未知。人生最精彩之处莫过于此吧。
正文
我支持“在未来的世界中知识的广度可能比深度更重要”这一论断。
如果一本书是一颗星,一个学科是一个星座,那是否可以做一个读书计划,去一本书一本书,一个学科一个学科地把这片人类知识领域的星空,都一一点亮。
挑战:尽可能扩大我的知识面,并最终入门世界上的大部分学科,用什么方法呢。读书,每隔一段时间,读一本书,点亮一颗星星,并最终,把整个星图点亮。
虽然这可能需要很长时间,可能是五年,时间,但时间的加法,看似缓慢,却也相当有力量。